查看原文
其他

98人!来自明珠楼的“神秘”力量

华小青 华政青年 2023-07-10

记者:林灵

编辑:蔡依佳

图源:受访者

排版:陈欣

校审:张浩

责任编辑:胡锡



当明珠楼的钟声响起

我们还沉浸在甜蜜的梦乡中

他们早已踏上了配送餐食的路

当寝室里的灯光熄灭

我们已经洗漱完毕准备休息

他们正伏案自习着白天错过的课业


在我们为投递过来的物资欢呼雀跃之时

你是否知道

有一股来自明珠楼的“神秘”力量

正在默默守护着你?


他们,是入驻明珠楼的98位志愿者

今天,华小青将和你一起

去揭秘这个来自明珠楼的神秘团队

走进他们的故事



4月27日,为配合校园网格化管理需要,尽可能避免人员跨楼宇流动,学校组建了首批入驻明珠楼统一协调管理居住的志愿者团队。这98位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员们来自两支不同的队伍。一支是由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学生志愿服务队突击队,另一支则是由退伍兵同学组成的退伍士兵突击队。在当下特殊的时刻,这两支队伍分工合作、相互协同,共同承担起食堂引导、核酸检测、餐食配送、物资搬运及分发等校园内几乎所有防疫志愿服务工作,其中大多是最苦、最难、最累的工作。


是使命感让他们冲锋在前


这98位志愿者中,有48位是来自华政国防教育协会的退伍兵同学,另外50位则是来自以党团青年为主的学生志愿服务突击队。特殊身份赋予的使命感让他们选择冲锋在前、挺身而出


没有过多地考虑,仅是出于“需要我,我必须去”的本能,他们在一切都还未知的情况下,义无反顾、迅速集结。学生志愿服务队突击队队长丁文韬告诉华小青,4月27日上午7点20分,楼宇临时党支部下发了关于招募志愿者的通知,通知刚下发没多久,报名人数已达到一百多人,其中不少是普通团员青年,当天下午4点20分便确定了第一批学生志愿服务队伍。而退伍士兵突击队的组建同样也迅速,他们随时待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4月27日接到通知后,他们当中不少人连夜收拾起行囊,踌躇满志地准备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集结通知下发的第二天,风吹着有些凉意,还下着小雨,队员们就在雨中拎着提前打包好的行李按时赶到了明珠楼。



两支队伍几乎同期到达,集结完毕后,当晚他们便就着学校配发的简易床垫和被褥,在图书馆阅览室的空地上打起了地铺。有的同学铺平床垫,睡在地上;有的则腾出空地,插空搭起了行军床。那天起,图书馆三楼、四楼的几间公共阅览室便成为了他们的寝室。当问及队员们对住宿条件是否有心理落差时,退伍士兵突击队的队长郑剑锋说道:“其实大家并没有很在意,甚至说没有心思来纠结生活条件方面的问题,搬过来之后便迅速调整好状态投入到志愿服务中了。”



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学生公寓,率先投入到此次全天候的抗疫服务中来?两位队长给出了相同的答案——使命感。作为退伍士,他们深知“若有战,召必回”这条军人铁律;作为党团青年,他们牢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个庄严承诺。这98人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以行动回应着这份他们所信仰和坚守的使命感。



是团队支撑着他们一往无前


食堂排队、餐食领取、饭盒回收、核酸检测.......这些我们生活中日复一日的点点滴滴其实都是他们倾情付出的见证。



两位队长告诉华小青,轮到值早班的同学基本上早晨6点就要起床,6点40分便要集合上岗;轮到值午、晚班的同学,可能会错过饭点,因为要等大家都领好餐食之后自己才能吃上饭;而负责核酸引导的同学则常常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才结束服务。而这,只是他们的例行任务,他们当中还有一部分同学要作为机动组随时待命,负责装卸和搬运物资。




没有人拈轻怕重,所有人都冲在前线。“大家都觉得自己多干一点,让队友少干一点,都是一样的,这都无所谓。”郑剑锋告诉华小青。两位队长不约而同地都向他们各自队员极高的配合度以及充沛的工作热情表达了感谢。“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将完成任务摆在首位。每当有工作任务发布的时候,队员们都抢着去干,没有人推脱。”



“五一小长假”,当我们在可以“放风”的日子里漫步校园时,他们却没有放慢忙碌的步伐,依旧在用行动诠释劳动的意义——配发到我们手中的豆奶、可乐、巧克力、水果、辣条、小蛋糕等等都是他们劳动的成果。短短几天,源源不断的各类生活物资陆续发放,而这其间包含的不仅只有我们对这些“惊喜投喂”的幸福,还夹杂着他们在一次次的躬身搬运中淌下的汗水



这98位志愿者因为使命感聚到一起,用最平凡的心态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在这上岗服务的17天里,他们用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和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为我们打造了一支充满“战斗力”的队伍,成就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团队。而这个团队中每一个人的辛勤付出,都值得我们致敬与感谢



是积极乐观让他们战胜困难


其实,在他们不计回报、不较得失的付出背后,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志愿服务工作与队员们自身身体状况课业任务冲突


自疫情突发以来,退伍士兵突击队中几乎所有成员都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参加着各种各样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其中,有十几名队员还曾在一个多月里长期为“集中管理隔离管控区”提供对点送餐服务。难以想象的工作强度和超长时间的随时待命,或许给他们带来了身体上劳累疲倦,但是他们依旧没有怨言,始终坚持活跃在校园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这98人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其实也和我们一样,有着各自的课业任务。当中有不少大三、大四的同学,更面临着法考、考研和就业的多重压力。但是大家在学习方面没有分毫懈怠,反而表现出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队员们每当有空闲或是在结束了一天的服务之后,都在认真地学习,及时补上因为志愿服务而错过的课程。正如郑剑锋所提及的:“每天晚上大家真是把这个图书馆又当作这个家,又当作学习的地方,放眼望去同学们都在挑灯夜战”。



比起这些在志愿服务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苦”,他们更在意这一段彼此陪伴的经历中收获的“乐”


日常工作中,即便出现因为考试安排和志愿服务排班时间对冲的情况,队友之间总会相互体谅,妥善地调换好轮班顺序。即使是大家在长时间搬运豆奶这些比较重的物件后,都已稍显吃力,但“兄弟们,还有最后两箱!”“坚持住,马上就完了!”这一句句充满干劲的加油声依旧响彻队列,在感染着彼此、传递着激情和活力



在这个98人的团队里,有在空闲时给学弟分享备考经验的学长,有在晚饭后相约器械场拉拉单杠、互相交流军旅生活体会的战友,更有完成任务后一起席地而坐、短暂休息的伙伴……


这个团队里,每天都有暖心又动人的故事上演,恰如丁文韬所说的,他们“在这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又快乐”。




是无微不至的呵护让他们获取力量


或许奉献就是一个圆,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当这98位志愿者在无私奉献、服务和守护着我们的同时,明珠楼里的老师们和负责后勤保障的工作人员同样也在关爱着他们。


丁文韬向华小青提到了那些令他印象深刻的人,谈起了那些带给他感动的瞬间。他们担心吃完饭后留下的饭盒里还有一部分是湿垃圾,会比较重,便主动提出要帮保洁阿姨将收拾好的垃圾提到图书馆门口的台阶下去。但阿姨每次都会说:“小伙子你放着,就让阿姨来,阿姨有小推车。”


这样的小确幸每天都在上演。在听说明珠楼热水器同时使用会出现跳闸的问题后,平常负责运货的司机师傅处理完手头上的工作便马上赶到卫生间为大家改装电路;在得知志愿者的物资或饭菜运到后,楼下的保安大叔会第一时间给他们发送信息。除此之外,还有与志愿者一同驻守在明珠楼的沈天宇老师、校团委的老师们无微不至地呵护着他们。用丁文韬的话来说,他们作为志愿者,其实也正在被大家都宠爱着。



用奉献作为原点,以关爱为半径画圆,我们就得到了一个被爱意填充的圆。这个圆里有被他们守护着的我们,也有被老师和工作人员守护着的他们,还有我们所要感谢的所有正默默付出的人……


回顾这十几天在明珠楼度过的时光,郑剑锋说:“虽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有时候甚至会感到很疲倦,但是通过我们日复一日的坚持看到校园里的情况正在慢慢地好转,我们都很有成就感”。丁文韬也同样表示,这是一段非常难得的经历,这段经历将会成为他在华政七年中最宝贵的回忆之一。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感受,也代表了98位志愿者同学的心声。




今天,是明珠楼第一批志愿者团队在岗服务的第17天。明珠楼即将迎来新一批志愿者。45位学生志愿服务突击队队员和2位退伍士兵突击队队员主动申请,想要继续坚守在明珠楼的志愿服务岗位上。而其他队员也将暂别两个多月来一直坚守的志愿服务岗位,回到学生公寓稍作休整,等待新的挑战。这里,总有人在战斗!


也许在很久之后

他们在回忆起这一段经历

依旧会怀念结束工作后

乘着“最豪华”的送餐小三轮返程时

思贤桥上迎面吹来的风

依旧会记得这群一起欢笑的伙伴

一群带给他们温暖和感动的人


而当下

我们都共同期盼着

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秩序

早日与华政园里

熙熙攘攘的热闹图景重逢

让我们怀着这一份致敬与感谢

一起努力、共同守护

我们所期待的未来





近期精彩回顾 华政×法大 | 叮!一键寻觅你的成长伙伴! 【报名】华政园的第一堂舞动治疗体验课! 这些嘉宾大咖来为华政加油啦!

END源|| 华政青年·融媒体中心
谢谢你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